【导读】驻马店市的某大型养猪场发生了一种皮肤出现黑色斑块状丘疹的疾病,该养猪场共有育肥猪2150头,母猪500头,仔猪750头,公猪35头,对患病猪进行各种诊断,确诊为猪圆环病毒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具体情况如下:
一、发病情况
根据该养猪场的饲养员介绍,该养殖场的20头日龄为50天的仔猪突然表现出食欲下降、身体消瘦、发热、腹泻、呼吸困难、皮肤苍白、皮肤上有黑色斑状丘疹等症状,通过精心饲喂以及注射兽用青霉素等药物病情未出现好转。
二、临床症状表现
经过临床检查,结果显示,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发热、多数体温在40~41℃间,腹泻、被毛粗乱无光泽、呼吸困难、结膜发炎、腹部和臀部以及躯干的两侧皮肤处出现不规则的黑色斑块状丘疹,皮肤可见紫红色斑块,个别仔猪出现站立不稳、肌肉震颤以及行走无力等现象,猪颌下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予以病猪前腔静脉采血,结果发现,血液出现稀薄现象。
三、治疗与预防措施
【治疗措施】
(1)用黄芪多糖注射液联合维生素进行肌肉注射治疗;
(2)地塞米松+头孢+利巴韦林+生理盐水(葡萄糖)静脉注射治疗;
(3)注射免疫球蛋白;
(4)血虫净(有效成分主要为三氮脒)(5~8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分点肌肉注射治疗。
【预防措施】
1.消毒
加强隔离,定期消毒,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强碱或者碘类消毒液,改善饲养的环境,对于病死猪进行深埋处理。
2.切断传染源
猪圆环病毒主要在猪的单核细胞中进行复制,增殖主要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处,病毒可以通过鼻液或者粪便排出,因此主要的感染途径为消化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为了预防圆环病毒与附红细胞体的混合感染发生,在饲养过程中要保持饲养环境卫生,降低饲养密度,提高营养和猪群的免疫力,防止细菌或病毒入侵,对可疑猪进行隔离观察,坚持自繁自养,不可以从疫区引种,防止引入疾病,造成猪群感染,除此之外,也要减少猪群的应激因素,实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3.增强猪群体质,提高免疫力
附红细胞体主要附着在红细胞上,可以破坏红细胞,传染途径较多。因饲养管理不当、应激反应等均可导致猪群的免疫力降低,导致红细胞破坏,出现出血和溶血现象,从而造成免疫抑制。为避免该疾病的发生,要加强管理,定期消灭蚊蝇,减少污染,同时可以在猪的饲料中加入强力霉素,在饮水中加入葡萄糖、黄芪多糖等增强猪的体质,达到预防目的。
四、小结
为了减少或者避免猪圆环病毒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一要做好预防免疫抑制病的预防措施,定期进行疫苗防疫,同时也要对其他疾病(如猪瘟、猪蓝耳病等)做好预防;二要加强猪舍的环境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消毒,做好杀灭蚊蝇和灭鼠工作,切断感染源,减少传播途径,从而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三要减少应激因素,提高猪群整体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总之,良好的管理和预防能有效地降低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在猪场一线的生产管理中,猪病复杂化程度日益增强,兽医仅凭临床经验和病理变化难以正确把握,必须借助专业实验室检测才能快速确诊。实验室检测需要与送检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样品采集部位,采集
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常见于5-8周龄的猪,主要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发病,发病率一般在15%-20%,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以上。HPS是猪上呼吸道的常在菌,在正常条件下不表现症状,但在断奶、混群、长途运
【导读】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以发烧、败血症、脑膜炎、肺炎、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猪链球菌共有35种血清型,其中猪链球菌2型,致病性强,传播迅速,猪病死率高。本病的
一、送检情况送检时间:2016年7月19日 送检客户:李场长猪场规模:120头母猪猪场所在地:山西阳城图1 张博士抽样检测中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1、仔猪消瘦、乍毛、精神状态不佳,腹式呼吸比较明显
Copyright © 2002- 2024 河南邦农饲料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荥阳市豫龙镇建设路与荥泽大道交叉口向西200米路南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2021004706号-1 站点地图技术支持:郑州网站建设